首 页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加入收藏
友情链接
   60000份报告范本   
     
     
     
     
     
     
     
     
     
     
     
     
     
     
     
     
     
     
     
     
     
     
     
     
     
     
     
     
     
     

信息浏览
同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银城113”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的意见
作者:弘睿投资 浏览次数 1336
厦同委[2012]88号
各镇(街、场、开发区),区直各部、委、办、局(公司),各人民团体,各相关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适应同安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根据同安区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现就实施同安区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跨岛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为契机,立足同安实际,围绕“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目标,不断深化人才创业平台,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服务“工业、旅游、物流”三大基地建设,紧抓产业人才这一重心,突出农业实用人才、千年同安民俗文化人才两大特色,提升教育、卫生、社会工作等一类民生紧缺型人才的层次,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千人计划”、福建省“百人计划”及“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厦门市“双百计划”、市级拔尖人才,多渠道引才聚才,重点引进和培育工业领域研发经营人才、物流管理人才、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创新发展人才、闽南民俗文化传承人才,以及教育、卫生、社会工作人才等,5年内初步建立起有政策、有资金、有平台、有队伍、有制度的人才工作体系,为同安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根据同安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用5年的时间,通过引进或本土培养的方式,形成一支涵盖工业、旅游、物流、教育、卫生、社会工作、现代服务业、高优农业、民俗文化等领域,较具规模、较高层次的产业强区、银城特色、社会民生“113”人才队伍。
(一)产业强区人才工程(100名):
从2012年开始,用5年时间,通过引进、培养、吸收等方式,为食品加工、电子商务、旅游经济、文化创意、动漫产业、陆域物流、现代照明、水暖厨卫等同安区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技术层次、规模总数在100名左右的创新创业、专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高级技师人才队伍,具体包括3个子工程。
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名)。主动对接入选国内省级以上引才计划和厦门“双百计划”人才,依托厦门科技创新园等平台,引进落地20名能突破国家、省、市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支持一批拥有广阔市场前景、能引领我区重点领域产业发展的创业项目。
2、重点产业技术骨干人才(60名)。以项目带人才方式,依托辖区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广纳四方英才,重点引进硕士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骨干人才60名,服务于各重点产业的发展。
3、高级技能实用型人才(20名)。依托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厦门市校企对接会等平台,采取自主培养加外来引进的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培养或引进20名具有高级技工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实用型人才。
(二)银城特色人才工程(100名):根据我区农业、农村、农民比重较大、闽南民俗文化底蕴较深厚的区情特点,从2012年起,用5年时间,大力培育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千年同安民俗文化传承人才各50名。
1、农业实用人才(50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依托“一村一品”工程,引进、转化台湾高优高效农业成果及人才,重点帮扶农业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加工重点区域的行政村培育1-2名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带头人,构建“一品一才”工程,5年内,力争规模总数达到50名。
2、千年同安民俗文化人才(50名)。加强民俗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区文化馆等各类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加大对宋江阵、南音、车鼓弄、歌仔戏、闽南童谣、莲花褒歌、农民画等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推广力度,培育一支规模在50名左右的民俗文化传承人才,其中新增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传承人要达到10名左右。
(三)社会民生人才工程(300名):针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等问题,从2012年开始,用5年时间,通过区外引进、本土培养的形式,建成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社会认可度、好评度较高的紧缺型民生类人才队伍。
1、教育名师285工程(150名)。一是引进20名市级以上拔尖人才、专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高级技师等人才到区属高中校、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二是培育80名区级中小学(含职教、特教)、幼儿园拔尖人才、专家型教师(含名师工作室专家)、学科带头人;三是采用柔性引进方式(在岗不入编)返聘50名区级以上名校长、名老师到中小学(含职教、特教)、幼儿园担任教学指导(顾问)或从事教学(教研)工作。
2、卫生名医136工程(100名)。引进培育10名学术造诣较深、临床经验丰富、在本学科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或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曾任省级专业学术常务委员以上职务(或取得省科技二等奖以上)或能填补我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空白的特殊人才;引进30名具备医疗卫生高级职称且为全日制普通医学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省属或重点医学院校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工作5年以上的高级人才;引进60名医学院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作为后备骨干人才,其中国内外知名医学院的毕业生要达到50%比例;返聘一批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医疗技术骨干,担任临床诊疗工作或技术指导,搞好传、帮、带。
3、社工人才113工程(50名)。引进10名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高级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或具有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引进10名具有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学历人才;培育30名具有丰富社工服务经验的社会工作人才,确保每个社区有1-2名专业人才指导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扶持政策与配套服务
1、创业资金扶持(适用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1)高层次人才在同安区落地,应自行投入不少于100万元启动资金注册创办企业,且每年在同安区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项目实际和前景评估情况,按照创业人才获得的最高创业扶持资金1:1配套给予,区级财政承担扶持资金最多不超过500万元。或按照创新人才享受到的工作生活补贴的最高标准1:1给予配套补贴。
(2)提供银行基准贷款利率50%的科技贷款贴息扶持,贴息年限一般为2年,贴息总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3)企业3年内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且缴纳地方级税收高于100万的,可申请获得最高1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优先辅导并推荐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自企业创办当年起5年内,缴纳个人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由区财政局给予全额奖励。
2、创业场所支持(适用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企业在同安区范围内自租厂房,1000平米及以下的5年内租金给予全补。
3、生活支持
住房支持。在人才自主购房或厦门市政府有关人才住房政策落实前,1年内可申请免费居住100m2左右区管公寓,按人才等次给予相应优先权;或引进人才自租公寓的,享受租房补贴,根据人才等次相应确定补贴标准,最高月补贴金额不超过2500元。高层次人才在厦无住房,选择在同安区购房的,根据人才的层次按市国土房管局发布的市场指导价最高不超过6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60万元;选择在厦门其他区购房的,按市国土房管局发布的市场指导价最高不超过5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50万元。下一步,将根据同安经济发展情况,在区内较好地段建设人才专用房,以低于市场价格供人才认购。
工作补贴。各类引进或本土培育人才在享受市里相应人才扶持政策的同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项目落地后,直至企业正式投产前,给予引进人才每月5000元的工作补贴;社会民生人才中,引进的省级名师、名医人才,需与用人单位签订五年以上服务期协议,给予一次性安家费最高50万元的奖励;引进的人才在没有解决正式编制前,参照本区同等条件编内工作人员就高核发工资待遇,具体由区人社局负责;返聘的名师、名医类别柔性引进人才,按人才等次最高给予10万元的补贴
住房支持、工作补贴自项目进入实际发展动作阶段或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的第7个月起,每半年兑现一次。
医疗保健。每年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安排免费体检一次(单位已有统一安排体检的,不再重复)。
配偶就业。对于引进人才配偶随同来厦就业的,由区人社局具体负责协助推荐就业。对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配偶,暂时无法落实就业单位的,2年内给予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贴。
子女就学。上述各类引进人才的子女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时,可各择校一次如引进的人才属于团队性质的,享受该优惠政策的团队核心成员一般不超过3名,入学由区教育局给予统一安排。
4、评先评优
“银城113”计划所有引进或培育的人才,均可优先推荐参评同安区拔尖人才或同安区农村实用人才等区级以上人才评选表彰项目。对于已经获得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双百计划”、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才,在管理周期内,除工作津贴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外,其他属于区级拔尖人才或区级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可以参照享受,并纳入日常管理范畴。
四、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制定并组织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加强人才政策宣传,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2、坚持齐抓共管。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相关人才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组工干部联系挂钩服务人才工作机制。根据市下发的科技目标责任与人才工作责任制,制订区人才工作责任制。
3、强化工作保障。坚持人才开发优先投入,确保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投入的增长幅度。区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提高到每年100万,用于人才工作日常开支、邀请专家评审人才、奖励表彰、组织人才外出考察疗养等需要;由区级财政设立专户,根据财力情况,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实施“银城113”人才计划,保障人才引进、场地优惠、配套服务、税收补贴和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津贴等的需要。下一步,我区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立风险创业投入基金,用于扶持人才创业,并在短期内由区建设局协调,从区房管所划出20-30套区管公房作为人才周转住房。
本意见由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各行业人才主管部门需在此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中共厦门市同安区委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2日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 弘睿(厦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15号603F 电话:0592-5990273 5995273 传真 0592-5990273 闽ICP备09030362号-06